随着政治地位的提高,哈定对自己的家庭生活越来越感到不满,于是,便开始背着严厉的“女公爵”寻花问柳。起初,他狂热地爱上了他的一位好朋友的漂亮妻子——卡丽·菲力蒲,这场罗曼史在极其秘密的状态下持续了15年,其间,哈定向这位漂亮的情妇写了250封情书,以表示自己的爱慕之意。

后来,由于这位情妇一再要求与他结婚,迫使哈定中止了两人的关系;1916年,这位英俊漂亮的参议员又开始了与另一位年轻美丽的金发女郎——南·布里顿富有戏剧性的热恋。那一年,这位姑娘迁居纽约,立即给她所热烈崇拜的哈定参议员写了一封信(早年她通过其父认识了哈定),请他帮忙找个职业,哈定同意在一次去纽约时会见她。之一次相会了,虽说哈定未能帮助她找到职业,但是,当他们在曼哈顿旅店她的房间里相聚了好几个小时以后,他却把30美元塞进了她的长统 *** 里。

从此以后,哈定便开始慷慨大方地供养她。随着两人关系的发展,1919年,他们在参议院哈定的办公室里发生了暧昧关系,并生了一个女孩,取名伊丽莎白·安·克里斯蒂安。后来,哈定当了总统,仍是如此这般。每次约会,他们常常喜欢躲藏在一间与总统办公室相连的小房间里。虽说哈定夫人十有八九知道他们这种不正当的关系,但由于政治原因没有声张,长期忍气吞声,也难怪白宫里的仆役们常常为总统与妻子之间的激烈吵闹而反感。 哈定在参议院的六年中,工作平淡无奇,毫无卓著之处,既没有推动任何重要议案,也没有创下什么业绩值得人们去回顾。尽管如此,他那善于交往的乐天派性格,伶牙俐语的雄辩演说,对共和党的虔诚态度以及代表着一个很重要的州这些事实,仍然加强了他在共和党内的地位,而且出入意料地得到了在1912年分裂而成的共和党两派的共同支持。共和党原本想提名胡佛,胡佛倒是个很出色的行政官员,当然,他们也可以提名伦纳德·丛德将军或者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为总统候选人。

但是,他们发现已经有了威尔逊这么一个人以后,这个国家对具有杰出思想的人已经厌烦了,因为对这样的人来说,国会只不过是一枚橡皮图章而已。他们想到俄亥俄州的参议员沃伦·甘梅利尔·哈定,他是最平庸的美国人,也是最可以使人放心的人,于是便选中了他。1916年,哈定被推选为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并在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方针政策的演说。时隔3年,哈定的朋友多尔蒂又发起了一个推举哈定为总统候选人的运动,1920年,在共和党芝加哥代表大会的三次竞选中,哈定的成绩非常糟糕,以至于他的候选资格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笑柄。然而,多尔蒂却向记者们保证说,提名大会将陷于僵局,一批疲劳的党魁们聚集在“某处一间烟雾腾腾的房间里”,将挑选哈定作为折衷的候选人。

这一大胆的预言,结果证明是不可思议的准确。在芝加哥一个炎热6月的晚上,将近午夜时,提名大会经过好几次毫无结果后休会,哈定被召到布莱克斯通饭店一个房间里去见党的***,共和党的15个决定总统候选人的首脑们,向哈定提出了问题;过去或现在你是否做过什么使党难堪的事,哈定要求给他考虑时间,Io分钟后,他回到房间,宣布自己的历史是洁白的。接着,大会又开始了,第十次投票后通过哈定当选为总统候选人,马萨诸塞州的州长卡尔文·柯立芝为哈定的竞选伙伴。

民主党提名的候选人是俄亥俄州的州长詹姆斯·考克斯,他的竞选伙伴是年轻有为的海军军部副部长富兰克林·罗斯福。尽管考克斯摆出了一副“有点像一个边疆歹徒闯进会场开枪”的架势,但由于该党自威尔逊以来;极力把具有自由主义传统的美国拉入国际联盟而失去人心。而共和党则比较轻松,哈定仿效威廉·麦金莱,发动了一场“前廊”竞选运动,大部分竞选活动都是在自己家乡马里恩进行的。

这种做法完全符合宾夕法尼亚州参议员博伊斯·彭罗斯的高见;“不要让沃伦离开家乡,如果他到各地去竞选,肯定有人向他提问题,而沃伦恰恰是那种想回答他们的窝囊废。”在竞选中,哈定对加入国联这一主要争端不予表态,只是一味地含糊其词,他积极支持共和党政纲的主张:高关税、船只津贴、移民限制、铁路改善、成立公共福利部门和实行农业合作社等,哈定叫得最响的是“恢复常态”(即恢复到之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状态)的口号,这对当时正面临着经济危机的美国人民来说,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因为他们指望在战后能提高工资,改善生活,限制垄断资本的进一步扩张。 哈定宣称:“美国当前所需要的不是英雄行为,而是医治创伤;不是灵丹妙药,而是正常化;不是革命,而是恢复,不是激动人心,而是心平气和;不是实验,而是保持平衡:不是受国际事务的牵累,而是在国内取得成功……”这些含糊其词的说教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管是支持加入还是反对加入国联的人,都能从哈定的发言中找出应该选举他的理由。的确如此,大多数选民希望的是恢复自由放任主义,最终放弃那种除带来忘恩负义和苦难之外一无所获的圣战,是再次奉行传统的孤立主义。

由于上述原因,哈定以一个世纪以来更大的压倒一切的优势——选民票16143407对9130328;选举人票404对127彻底击败了民主党对手詹姆斯·考克斯,在选举中大获全胜,“这不仅仅是一次压倒优势下的大胜利,这简直是一次大地震”,反映了美国人民对战后种种挫折与失意的 *** ,反映出人们对平静生活的热切渴望。1921年3月4日,哈定宣誓就职,他是美国历史上之一位坐着汽车去白宫就职的总统,他的就职典礼也是电台上之一次广播的总统就职典礼。一位英国记者惊讶地说,哈定的就职演说是“迄今为止,一个文明 *** 的首脑发表的文字最差的声明”。事实上,哈定的演说与他的前任威尔逊那充满学者气息的公报相比,确实显得苍白无力。 哈定 *** 的后台是汽车、石油工业的富豪们,因为在之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汽车工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石油工业在美国产业中也日益取得优势,而哈定 *** 又正是以明显地代表汽车、石油资本利益而著称的 *** ,譬如,在哈定 *** 中,美孚石油公司的 *** 人休斯任国务卿,摩根公司的波士顿交易所经理魏克斯任陆军总长,战后美国善后救济总署署长胡佛任商业部长,胡佛本人是个大资本家,并与摩根电业托拉斯有密切关系,美国铝业托拉斯老板、金融寡头梅隆任财政部长,一向和洛克菲勒、辛克莱石油大王及银行家道奇有密切关系的前新墨西哥州参议员福尔任内政部长,俄亥俄州的党魁多尔蒂担任丁司法部长等等,哈定本人还有一批私人顾问。哈定 *** 当时被资产阶级报刊称为“扑克内阁”,因为哈定总统每周都要和他的阁员们,包括梅隆、哈威、辛克莱等人举行两次扑克比赛,这常常给白宫罩上一层松散的气氛。连西奥多·罗斯福的女儿艾丽斯·罗斯福·朗沃思看到白宫总统的办公桌上散置几副纸牌,斟满威士忌酒(在禁酒期间)的高脚玻璃杯,浓重的雪茄烟味以及“俄亥俄州的那帮子人”解开背心,围坐在那里,还把脚放在桌子上,也不禁大吃一惊。

哈定是由新闻界转入政界入主白宫的。他上台后正式结束了美国对德国的战争状态,取消了威尔逊在国内采取的战时措施,鼓励投资,让资本家放手自由经营,同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这些措施促进了美国战后的发展,带来了20年代的“工业繁荣”。哈定任职期间把自己的许多朋友安插到 *** 中。

竞选时,哈定声称一定要组织一个强有力的内阁。但内阁名单公布后却令人失望。哈丁任职期间,经常与所谓的“俄亥俄帮”在白宫喝酒玩牌,大部分实际工作均在这些场合决定,故人称哈丁的内阁为“扑克内阁”。在这样的情况下,哈丁内阁丑闻迭出就不足为怪了。 哈定本人私生活失检,两性丑闻迭出。1905年春,哈定与有夫之妇卡里·富尔顿·菲利普斯开始有暧昧关系。菲利普斯比哈定小10岁。他们的关系一直持续到1919年.这时,哈定被提名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共和党全国委员会怕暴露丑闻,遂出资让卡里夫妇去日本“长期旅游”。

哈定在任职期间去世。1923年8月,哈丁决定作一次横跨全国的“谅解旅行”。途中,哈丁去世。医生们的结论是死于中风,但要求验尸时,哈丁的夫人弗洛伦斯加以拒绝。后来有人说他是被弗洛伦斯毒死的,她之所以毒他,是因为忌恨他的外遇。

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是什么样的?

心地善良,放弃富贵

父亲威廉和母亲芬妮,都有着贵族血统。在英国,他们拥有两处家园:茵幽别墅和恩珀蕾花园。每年夏天,烈日炎炎,他们全家像候鸟一样,马不停蹄地到“茵幽别墅”避暑;而在一年的其余时间,他们住在恩珀蕾花园里。到了春秋季节,全家人就到附近的伦敦探亲访友,忙得不亦乐乎。小弗洛伦斯的童年,是在天堂般的环境中度过。

可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她的兴奋点,却往往不在小伙伴们身上。她爱骑小马,爱和身边的小猫、小狗、小鸟们聊天,玩耍。她乐于照看它们。有一次,一只小山雀死了,她用手帕把小鸟包起来,把它埋在花园内的松树下,还竖起了一块小墓碑,上面写了墓志铭——

可怜的小山雀/你为何死去/你头上的皇冠/是那样美丽//但是现在/你却躺在那里/对我不理不睬/不闻不问

从小时候起,她就独来独往,不像一般的孩子那样顽皮。她倔强而执拗,多愁善感,似乎过于早熟。她在满目繁华中孤独地成长。

恩珀蕾花园一片繁荣,花园外面却是满目凋敝。1842年的英国,经济异常萧条,饥民充斥了各个角落。弗洛伦斯在她的笔记中写道:不管什么时候,我的心中,总放不下那些苦难的人群……

1843年7月,正是炎热的季节,南丁格尔一家再度到茵幽别墅消夏避暑时,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去帮助周围的穷人。她不怕肮脏和吃苦,把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多地消磨在病人的茅屋中。因为不少病人缺衣少食,她常常硬要母亲给她一些药品、食物、床单、被褥、衣服等等。她把这些东西用于赈济穷人,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到了应当返回恩珀蕾花园时,弗洛伦斯不愿半途而废,她想留在当地。但是母亲认为,出身贵族的女儿理应在别的事情上有所作为,浪费时间护理那些穷人,简直荒唐无比。父亲和姐姐也都站在母亲一边,弗洛伦斯孤立无助。

在当时英国人的观念中,与各式各样的病人打交道,是非常肮脏而危险的。人们对于“医院”、“护理”这样的字眼一向避而不谈,因为都是一些很可怕、很丢脸的事情。由于医疗水平落后,加上国力衰微,战争频繁,在1844年以后的英国,医院几乎就是不幸、堕落、邋遢、混乱的代名词。由于缺少必要的管理,它有时简直就像疯人院。在弗洛伦斯看来,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事,还不是上述可怕的医疗条件,而是医院中“护士”的不佳的名声,和她们那低下的素质。

1845年8月,弗洛伦斯同父亲一道,到曼彻斯特去探望生病的祖母。因为祖母病情加重,卧床不起,而且缺少照料,她便留在身边护理。很快,祖母的身体大有起色。接着老保姆盖尔太太又病倒了。弗洛伦斯又赶回家里,精心护理病入膏肓的盖尔太太。直到老人临终,弗洛伦斯一直守候床边,没有离开半步。

这年秋天,恩珀蕾花园附近农村中瘟疫流行,和当地的牧师一道,弗洛伦斯积极地投入了护理病人的工作。她在一次次地证明着自己,她的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了。在那时,人们都以为护理工作很简单,根本用不着培训。以前连弗洛伦斯自己也曾认为,只要富有耐心和同情心,就能帮助病人解除病痛,这就是护理工作的全部。一天,她亲眼看到一个女人,在她面前痛苦地死去——这位病人服错了药。“她必然是死不瞑目,是那些护理者‘毒死’了她!”这一想法让她大受。她从此知道,护理是一门重要的学问。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她别无选择,必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离恩珀蕾花园几英里处,有一个诊疗所,主治医师富勒先生很有些名气,据说毕业于牛津大学,而且是南丁格尔家的老朋友。于是,弗洛伦斯打算说服父母,给她一段时间,准许她去这个诊疗所学习。恰逢富勒夫妇应约到恩珀蕾花园做客,她就当着父母的面提出拜富勒为师。

不料,一场风暴就此爆发了。父亲拂袖而去;母亲则气得发疯,说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怪念头;连姐姐也歇斯底里大声嚷嚷,说妹妹一定是“中了邪”——这不单有失贵族身份,还会把病菌带入家门,害 *** 。

富勒夫妇感到很难堪。为了安抚南丁格尔夫妇,他们也只好向弗洛伦斯“泼冷水”,劝她放弃自己的想法。

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她咬紧牙关,没有屈服。她开始偷偷钻研起医院报告和 *** 编印的蓝皮书。她还私下给国外的专家(比如普鲁士大使本森夫妇)写信,向他们请教各种问题。并且,还时不时地索求有关巴黎和柏林两市医院情况的调查报告。每天早晨,她至少要学习一个多小时。当早饭 *** 响起,她会迅速收拾书本,若无其事地下楼用餐,看上去规规矩矩,也尽量不提及内心的想法。母亲要她负责储藏室、餐具室和藏衣室的整理工作,她丝毫不敢怠慢。她希望母亲回心转意。她给朋友克拉克**写信说:“我不得不做很多家务。那些衣被、玻璃杯、瓷器,已埋到我的下巴了。它们简直是乏味透顶。我 也不禁要问自己:‘这就是生活吗?难道一个有理智的人,一个愿意有所作为的人,每天想要做的,就是这些吗?’”

她也收到了爱情的橄榄枝。在一次宴会上,她结识了年轻的慈善家理查德(将少年犯与成年犯分离,以接受更合理更人性的管教,就是出自他的提议)。理查德对她一见钟情,两人一起谈诗作画,愉快交往。在弗洛伦斯寂寞无助的时候,理查德的数不清的信笺,给过她很大的精神安慰,她也曾把理查德称为“我所崇拜的人。”但是,在他求婚时,她考虑良久,却拒绝了他。她给理查德写信说:我注定是个漂泊者。为了我的使命,我宁可不要婚姻,不要社交,不要金钱。

弗洛伦斯曾在一封信中流露出追求独身生活的态度,同时谈到自己对婚姻的看法:“普遍的偏见是,归根结底,一个人必须结婚,这是必然的归宿。不过,我最终觉得,婚姻并不是唯一的。一个人完全可以从她的事业中,使自己感到充实和满足,找到更大的乐趣。”此后,她拒绝了所有的求婚者。不过南丁格尔在晚年公开迂曲的表白了自己的性取向,她在自己的日记里写到与英国和普鲁士女性同床的兴奋之情,她还在不少私人书信中赞许自己与女性之间的爱情,欧美专家经过了多年的考究与核实确定了南丁格尔的确有同性恋的倾向,南丁格尔也展示出了自己冲破成规这勇敢的一面。

经弗洛伦斯的请求,本森爵士给她寄来了一本书:《凯撒沃兹的基督教慈善妇女年鉴》。书里介绍了凯撒沃兹在护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有关情况。

她仔细阅读之后,不由得喜出望外。作为慈善医疗机构,凯撒沃兹正是她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地方。在那里,各方面的条件相对完备,她可以得到适当的训练,同时,那里的宗教气氛、清规戒律,是一张“挡箭牌”,可以保证护士的名声不受舆论指责。

但她不敢贸然向父母提出直接去凯撒沃兹,只是利用病后疗养的机会,先来到法兰克福,当时那里的护理事业也走在各国前列。在一家诊疗所,她学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两周以后,她离开时,觉得自己有资格做一名合格的护理员了。

当父母、姐姐知道她对护理“贼性不改”,还在私自学医时,个个气得发抖。他们联合起来惩罚她,令她“闭门思过”,不许出家门一步。

她与家人冷战数年。时光如飞,在1851年6月8日这一天,弗洛伦斯在她的笔记中,以前所未有的坚定语气写道:“我必须清楚,依靠一味的死守和等待,机会就会白白地从身边溜走。从他们那里,我得到的,只是愈演愈烈的冲突。我显然是不会获得同情和支持的。我应该就这样坐以待毙吗?绝对不可以!我必须自行争取那些我赖以生存的一切。对于属于我的事业,我必须自己动手去做。我的人生的际遇,我的真正的幸福,要依靠我的努力,他们是决不会恩赐与我的。”这次,她的确是做到了“言必行,行必果”。首先,她以出去散心为借口,去了凯撒沃兹;在那里学了两个星期之后,为了获得更为系统的学习,决定再次去法兰克福。她平静地向家人宣布了她的决定,父亲尚平静,但母亲和姐姐惊慌不已,再度极力阻挠。这一次,弗洛伦斯丝毫没有退却。她们三人大吵了一通。父亲见劝阻无效,气愤之下,提着 *** 牵着爱犬走出家门。他走后,她们更吵得天昏地暗。母亲甚至想打她耳光,但被她灵巧地躲开了。

第二天,弗洛伦斯勇敢地离开了家。来到西道尔·弗利德纳牧师的收容所——这所机构拥有一所医院,一所育婴堂,一个孤儿院和一所培训女教师的学校。

弗洛伦斯住在孤儿院内的一个小房间里。她的工作地点,就是孤儿院和法兰克福女子医院。所有的工作她都学着干,一点儿也不肯落下,甚至连手术护理她也参加。这对她来说非常不易。毕竟,在当时,对于一个贵族女子来说,完全是“有失体统”的事。她明白这一点,但她不在乎。

在这段时间里,她往家里写了好几封信,介绍自己的情况,也渴望和家里人重归于好。在32岁生日时,她感谢家人的祝福,还特地给父亲维恩写了一封信。其中写道:

“尽管我的年龄的确不小了,不过我会更加坚持行使我的使命。事实上,我很高兴,因为我终于重获自由。我的不幸的青春期已经过去,我并不多么留恋。它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我为此而欣慰,因为这意味着,我将获得新生命。”

庄重大方,志向成型

1837年的一天,南丁格尔觉得自己听到了上帝的声音,要她完成一个使命。她从小便经常照看附近村庄的病人、残疾人,并护理她的亲属,以解除病者的痛苦。她的父母反对她做护士,认为有损家庭荣誉。但封建意识、社会影响从未使她失去做护理工作的信心。

年青时代的南丁格尔由于常协助父亲的老友(一位医生)精心护理病人,逐渐对护理工作发生了兴趣。她曾到德国、法国、希腊等地考察这些国家的医院和慈善机构,充实阅历,坚定立志于护理事业的决心。她自学有关护理知识,积极参加讨论医学社团关于社会福利、儿童教育和医院设施的改善等问题。

由于家庭富有,南丁格尔的幼年生活极为优裕。与他们往来的人士也都是社会名流,包括当时的政界人士、文艺作家、艺术家、以及一些地方绅士。这使她充分享受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安逸生活。但在南丁格尔的小小心灵中,面对这种养尊处优的生活并不觉得快乐,她腼腆害羞,不愿见到生人,常有一种莫名的寂莫感。到了十二岁,她跟父亲学习希腊文、拉丁文、法文、德文、意大利语、历史、数学和哲学等。在父亲的循循善诱下,南丁格尔的学业大有长进。她常常跟父亲一起朗读,高谈阔论,遇父亲出外远游时,便以书信交流感受。1837年,他们全家到欧洲大陆旅行,父母带着女儿们在欧洲各 地增长见识。这时南丁格尔已经十七岁,已然成为一位美丽的大家闺秀。他们全家用一年半的时间,遍游法国、意大利、瑞士各地,沿途饱览湖光山色、艺术古迹,并到处考察社会人情。南丁格尔从小就养成记事与写日记的习惯,所见所闻,均—一记录下来,成为她日后办学治事的重要资料。她在法国结识了一些知名人士,并与从事社会活动的著名女往。她对政治与民众甚有兴趣,尤其对慈善机构更是特别留心。她从少年时期,就怀抱着这种服务人类的自我信念和坚定的济世行善的意志。

她在欧洲大陆旅行之后,发现医院里的护理情况极为恶劣,觉得英国也需要有如法国圣温森.载保罗慈济院那样的修女来照顾病人。护理工作开始在她心中萌芽,她要做一个护士!当时英国护士的形象是:粗陋老化的女人,既愚昧,又无知,更不能执行医疗任务。南丁格尔选择这个工作,在她母亲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

1839年,全家返回英国,这时南丁格尔已出落得庄重大方,经常在家里会晤社会名流,很受世人的注意和赞赏。她尤其喜欢结交社会工作者与从事革新工作的各界人士,其中有一位知名的医师,在隆利斯伯里工作,因此启发她想去医院学习的念头。

当时医院里的病房多半都是一间大统房,病床紧密相连,十分拥挤,墙壁与地板上沾满了血迹和污渍,而且臭气难闻,令进来的人难以忍受。这种恶劣的状况在各地比比皆是,相差无几。一次一位美国医师赛穆尔·郝到她家作客,南丁格尔便向他咨询对做护士的看法,郝医师对她的想法大加称赞,并鼓励她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但终难获得父母的首肯。在这段时间,南丁格尔为迎合父母的心意,一面潜心研读,吸取有关卫生方面的新知识,一面在父母的安排下,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并结识了两位极为知心的男友。一位是她的表亲亨利·倪柯逊;另一位是查理·麦恩斯。但他们的求婚,都遭到南丁格尔的拒绝。她决定独身!这在当时,是一项多么了不起的决定,她决心以献身护理事业为己任!她在日记中详细描述了当时的心情,一字一泪,感人至深。麦恩斯后来成为国会议员,终生支持南丁格尔的事业。一八四八年初她在罗马会晤了希德厄·海伯特,此君英俊潇洒,文质彬彬,一派英国绅士风度。海伯特与南丁格尔一见如故,终生保持高贵的友谊,后来他入选成为作战部长,对南丁格尔的事业给予了有力支持。

1849年10月,她再次跟友人远游埃及,渡海至希腊;次年四月,到达雅典。南丁格尔每到一地,必定参观慈善机构,例如养老院、孤儿院、以及有关的医疗救济机构等。1850年5月12日,正好 是她三十岁生日,她在记事薄上写下了这样的生日感言:今天我三十岁了,正是耶稣基督开始献身布道的年龄。从此不应再有幼稚的举动。不应再有爱情与婚姻的念头。只有让我遵循上帝的旨意思索,依照他的安排去做。她感到,投身护理事业,正是上帝赋予自己的责任!

成立护所,志愿救人

在她的时代,没有一个有身份的人做护士。做护士的,往往都是一些无知、粗鲁、酗酒、没有受过训练的女人。她利用到欧洲旅游的机会,了解各地护理工作。最后她选定了解过的凯瑟沃兹医院,并于1851年在该院参加了4个月的短期训练班,使她学护士的理想终于实现。在学习期间,她亲身体验到护理工作要为病人解除痛苦、给予精神安慰,必须付出多方面的辛勤劳动。1844年,她从英国出发开始了欧洲大陆的旅行,足迹遍及法、德、比、意等国,对各国的医院进行了考察。1850年不顾家人的反对,她毅然前往德国的凯撒斯畏斯接受护理训练。她的才智被发现了,1853年受聘担任伦敦患病妇女护理会的监督。

南丁格尔的雄心壮志,终于感动了她的父亲,答应每年资助她五百英镑。并于1853年8月12日,在慈善委员会的资助下,南丁格尔在伦敦哈雷街一号成立一看护所,开始施展她的抱负,她采取了许多措施,令当时的人叹为观止。如采用病人召唤拉铃,在厨房设置绞盘以运送膳食给病人,她强调“任何妇女,不分信仰、贫富,只要生病,就可收容……”她在工作中表现出非凡的能力,大家对她都言听计从。

1854年8月,伦敦郊区贫民窟发生霍乱,南丁格尔不顾个人安危,志愿参加紧急救护工作。她在医院里照料垂死病人,终日奔忙,不少人在她怀抱中死去。卡斯凯尔夫人对南丁格尔的义行推崇备至,因为她亲自体会和感受到了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她这样描述:“她身材高挑,消瘦修长;一头棕色茂密的短发;肤色白皙;灰色的眼睛闪现着忧郁消沉的神色,但有时却流露出快乐的波光,真是令人难忘;她的牙齿美丽整齐,笑起来甜美无比。头上蒙着一条长的柔软发巾,沿着发角扎起来,使她白静的瓜子脸儿,衬托得更为美丽。她经常穿一件黑丝质料的长衫,外加一件黑色披肩,给人一种雍容高雅、落落大方的印象。”

提灯女神,义无反顾

1853年,土耳其英法等国与俄国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1854年3月,英法为援助土耳其,正式对俄国宣战。9月,英法联军登陆克里米亚,在前方发回的报道中,对伤兵没人照顾颇有意见。报道中说,法国伤兵有修女照顾,俄国伤兵有修女慈悲团照护,英国为何没有修女照顾伤兵!况且英军的医疗救护条件非常低劣。伤员死亡率高达42%。

当这些事实经报界披露后,国内哗然。南丁格尔闻知这一消息,立即给当时的作战部长海伯特的夫人写了一封信,表示愿自费率领四十名护士赴战地救伤。对于当时一位35岁的女性而言,这是一种非常艰巨的挑战。当时,在欧洲各先进国家早有被称为“姊妹 ”(Sisters)的女护士出现,但英国由于受宗教和社会的成见,一直反对在医院特别是战地医院中有女护士出现。10月15日,海伯特部长同意了她的请求,并给南丁格尔回信,邀请她率领一批护士前往斯库塔里,由 *** 任命并给经费支援。南丁格尔欣然同意,五天后 *** 颁布她为驻土耳其英国总医院妇女护士团团长。护士团包括三十八名团员,其中十四位是由各医院选送的职业护士,另二十四位则是各宗教团体选派的。10月21日,她们即匆匆装束上路。在十一月四日到达斯库塔里,立即投入忙碌的工作。

最初,医师们基于传统认识及嫉妒心理,主张没有医师指示,不让她们涉足病房。一连四天被拒之门外。面对这种局面,南丁格尔首先着手进行改善伤兵的饮食,换洗肮脏的衣服,共同致力清理工作。她深深感到,一所完善的医院,必须有充分的供水与良好的排水系统。三个月下来,她清理好一万件衬衫。为了收容八百名新伤患,她自己出钱支付紧急修理病房费用。南丁格尔的积极服务精神,终于化解了军医们的敌视心理,更赢得了伤患的敬爱与信任。她夜以继日地将全部心力投入护理工作,使医院逐渐走上轨道,而她的办公室,也自然成为放射温暖与爱心光芒的中心。英军的医院院址,原是土耳其的驻军营房,建筑因陋就简,设备更是奇缺,整个医院肮脏破乱。因预定要收容二千五百位伤患,因此所有走廊里都开设成病房。这些走廊全长达四英里,病床拥挤不堪,卫生设备极差,通风尤其不良,臭气四溢,雨天满地污泥,晴天沙土侵袭,成群老鼠到处流蹿,环境极为恶劣。每个病人每天只能分配到500毫升水。由于床位不足,许多病人就睡在地板上,被子也不够用,有的竟以帆布代替,许多伤兵宁可不用。燃料一直缺乏,膳食供应更不理想。一般药品极为缺乏。在这种恶劣条件下,大批伤兵均感染了痢疾与霍乱。

南丁格尔拿出自己的3万英镑为医院添置药物和医疗设备并重新组织医院,改善伤员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条件,整顿手术室、食堂和化验室,很快改变了战地医院的面貌,只能收容1700名伤员的战地医院经她安排竟收到3000~4000名伤员。在这里,她的管理和组织才能得到充分发挥。6个月后,战地医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伤员死亡率从42%迅速下降至2%。这种奇迹般的有目共睹的护理效果震动了全国,同时改变了英国朝野对护士们的估价并提高了妇女的地位,护理工作从此受到社会重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亦为人们所承认。同时,为妇女开辟和创建了一个崇高的职业。南丁格尔为此付出极大的精力和心血,她建立了护士巡视制度,每天夜晚她总是提着风灯巡视病房,每天往往工作20 多个小时。夜幕降临时,她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沿着崎岖的小路,在4 英里之遥的营区里,逐床查看伤病员。士兵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士”、“克里米亚的天使”。伤病员写道:“灯光摇曳着飘过来了,寒夜似乎也充满了温暖……我们几百个伤员躺在那,当她来临时,我们挣扎着亲吻她那浮动在墙壁上的修长身影,然后再满足地躺回枕头上。”这就是所谓的“壁影之吻”。因此,“提灯护士”和“护士大学生燃烛戴帽仪式”,也成为南丁格尔纪念邮票和护士专题邮票的常用题材。

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的巨大成功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博得各国公众的赞扬。护士工作的重要性为人们所承认,护理工作从此受到社会的重视。

过度的劳累使南丁格尔染上终生不愈的疾病。 她在克里米亚患了克里米亚热,健康还未完全恢复,就又继续工作。1856年11月她作为最后的撤离人员,返回英国。战争结束,南丁格尔避开 *** 隆重的迎接仪式,化名“史密斯**”悄悄返回英国的家里。她说:“我不要奉承,只要人民理解我。”

2月14日出生的明星都有谁?

乌菲兹美术馆是现代博物馆的发源地,由美第奇家族创建,收藏有文艺复兴时期受其家族资助的乔托、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波提切利、提香、卡拉瓦乔、布龙奇诺等人的画作和雕塑。?

美术馆楼

上图是波提切利重要代表作《春》,画中站的是维纳斯,其形象似波提切利深深暗恋着的女子,这里的维纳斯既是爱的女神,也是繁衍的力量。画上方是丘比特;右侧洒玫瑰花的是花神画中人物体态轻盈,似飘浮在草地上。

但如此以希腊神话为题,表现人性的画作在当时并不符合宗教规范,是危险的异教说!由此,波提切利的艺术赞助人罗伦佐(时任美第奇家族的掌权人)也视之为大逆不道。而这罗伦佐在当时赞助的还有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伽利略等这些后来赫赫有名的艺术与科学大师。由此后人评论:美第奇家族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教父。

《维纳斯的诞生》据说波提切利为美第奇家族一远亲的定单而绘制,画中情节和形象以美第奇御用诗人的作品中表现女神维纳斯从海中浮水而出,风神、花神也到现场迎接的情景,此画以维纳斯为中心, 强调其秀美与清纯

达芬奇21岁时创作了蛋彩画《天使报喜》,蛋彩画看像油画,表面似有层珐琅质。而当时正是早期油画逐渐成熟的一重要阶段,蛋彩画与油画作画 *** 相近,主要区别是前者用蛋清为调色剂,后者则用亚麻油来调色。《天》表现的是天使报喜和耶稣降生之事。今天有画家玩复古,重又画蛋彩画。

《石榴圣母》是波提切利成熟期的作品,画中圣婴是耶稣,他手拿石榴,以示圣母玛利亚脱俗的纯洁。

在美术馆外,有许多摆摊的艺人,其中有些水平稍好些,但多数是混饭吃,或简直就是?挂羊头卖狗?的。

有哪些英文歌让你听一遍就想单曲循环?

1969年——咏梅,女演员。

1970年——西蒙·佩吉,英国男演员。

1971年——酒井法子,日本女艺人。

1971年——施翌,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导演。

1971年——胡兵,男演员。

1974年——廖凡,男演员。

1975年——经蓓,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1976年——韩晓,内地男歌手。

1977年——冲方丁,日本小说家。

1978年——理查德·汉密尔顿,NBA球员。

1980年——叶璇,女演员。

1981年——金焕城,韩国组合NRG成员。

1982年——蒋小涵,CCTV女主持人。

1983年——黄杨,青年演员。

1988年——迪马利亚,阿根廷球员。

1988年——上原Kaera,日本女演员。

1990年——佐藤永典,日本艺人。

1992年——弗莱迪·海默,英国童星。

历史名人

1483年——巴卑尔,印度莫卧儿帝国开朝君主。

1869年——查尔斯·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

1898年——弗里兹·扎维奇,瑞士天文学家。

1878年——广田弘毅,日本外交官、政治家、日本第32任首相、甲级战犯。

1912年——聂耳,著名音乐家。

1927年——木心,画家、作家。

1942年——迈克尔·布隆伯格,彭博公司创始人、纽约前市长。

1951年——凯文·基冈,英格兰足坛名宿,1978、1979年两届欧洲金球奖得主。

1959年——蕾妮·弗莱明,美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1962年——马景涛,男演员。

1965年——李赛凤,女演员。

1967年——马克·吕特,荷兰首相。

我无限循环的歌基本上都是英文歌

看有没有喜欢的

看看有没有喜欢的

最喜欢的英文歌就是我戳爷的歌,特别是最近和小马丁合作,新出的 There for you

*** 部分特别洗脑特别好听,戳爷的声音空灵轻柔, 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反正真的超级好听,强推戳爷的歌,再来几首

这首 youth 是我的起床 *** ,听不厌,脑补戳爷的抖鹅舞蹈,恩,很棒

这是我比较喜欢的几首戳爷的歌,有兴趣的可以去搜搜看

还有 skam里的youself跳舞的歌 ,容易让人春心萌动

因为手指舞而发现的 how to *** ,前面开头部分被洗脑,简直不能更棒

除此之外,萌德的 mercy 也很不错, *** 部分被洗脑

再给大家推荐一首很温暖的歌,听了很甜蜜,听了有谈恋爱的冲动 I'm yours 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这种感受,反正我是的

还有 Justin bieber 的歌也不错 Love yourself 就是我最近的单曲循环之一。虽然贾斯汀有许多黑 历史 ,小时候因为 baby 对他很有好感的我,很是失望,但不得不承认,他还是有那么几首好听的歌,还有一首 boyfriend 也不错,其他的就很少听

一首很适合睡前或者休闲放松写作业时听的歌,是无意在电台发现的好歌

最后推荐几个歌手,他们的歌都很棒,值得一听 lenka 泰勒斯威夫特 Coldplay Maroon5

关于这个问题我深有感触,话不多说 直接上。

我之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因为看了一部**《one day》片中男女主人公凄美的爱情故事,再配上席琳迪翁空灵缥缈的歌喉简直就是经典。

这首有共和时代演唱的unting stars摇滚味十足,歌词用流行语来说简直是爆了 。歌词中以年轻人的视角完美诠释了 ——什么事信仰。离经叛道却又振奋人心,让人血脉喷张!

《 *** ic *** 》,看名字可千万不要把它当成了水树奈奈演唱的日语歌曲,演唱此曲的是一只来自英国的独立乐队,中文名叫弗洛伦斯和机器乐队。我最喜欢这首歌澎湃的鼓声了,女主唱的声音悠扬将一个爱情故事娓娓道来。实在是高!

来自little big town的girl crush。喜欢这首歌是因为它的歌词逻辑很棒,明明讲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却用了相对隐晦的词语又貌似在讲述两个女人之间的感情纠葛。歌词写的很好,我无法用语言阐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以去听听哦。这只乐队可是格莱美更佳乡村乐队哟!

《只是一个烟花》之一次听这首歌是看了日本漫改**《狼少女与黑王子》(这里写者私心说一下啊:我可是又枚大腐女)只不过演唱这首歌的歌手我实在没有百度出来。唉!毕竟过年了,度娘也没货了。好了,今天就只介绍这么多了,希望你们喜欢咯

小破团(单向乐队)

小破团的歌都是单曲循环永不腻的感觉,比如

《One thing》

《What Makes You Beautiful》

《No Control》

《Perfect》

《History》

《Best song ever》等等

烟鬼

《Paris》

《Closer》洗脑抖腿神曲

《Don't Let Me Down》

《Something just like this》等

黄老板(Ed sheeran)

《How would you feel》

《I see fire》

《Th out loud》

《Photograph》洗脑,但好像是抄袭的

《Shape of you》这首最近很火,单曲循环中

《Don't》

魔力红(Maroon 5)

《Sugar》削个椰子皮,你却tm给个梨

《Moves Like Jagger》强烈推荐 抖腿中

《Maps》

《Daylight》

《Payphone》超级好听,中毒太深

《ONE MORE NIGHT》 等等

查理普斯

《SEE YOU AGAIN》最经典的

《One call away》

《Dangerously》

《We don't talk anymore》

《Look at me now》等等

如果还有欢迎补充!

论我最喜欢的音乐,一听前奏就爱上了!还有一首叫《victory》超好听超震撼!腿都保不住了!世界我来啦 (((o(* *)o)))

其实还有挺多的,先放上这几首,超级好听,百听不腻。给女生重点推荐Little Mix的歌,她们的歌都特别好听!男生要是不介意的话Justin Bieber的歌挺不错的,还有Charlie Puth的We don't talk anymore(下面没放图,放了这个歌手的另一首歌)

对了,Try这首歌给我特别大的鼓励!女生应该会很喜欢!

Free Loop—Daniel Powter

我"眼睁睁"地看着这首歌的网易云评论从50+上升到2000+。

就因为在出租车上听了一小会儿,彻底爱上,不惜花上多少个夜晚一个个欧美男声去听,终于找到了。。。

Sleepyhead—Galen Crew

开口跪系列,前面哼的旋律吸引了我,有些温柔,又有些悲伤。

讲述的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因为这首歌喜欢上了他所有的歌。 这种讲故事的歌最深得人心了。

90年出生的美国小哥,他的词和曲都像诗一样,真像一个唱诗的人。

Rebellion(Lies) — Arcade Fire

听到后面会很嗨 滚石评选新千年100首伟大歌曲之一

反正,听了那么多甜腻的歌,发现自己还是喜欢这种神经质的东西。。。

一听这首,就会像个神经病,穿着大衣服光脚在家晃,从这头晃到那头,从那头晃到那头,喊啊跳啊直到楼下又来敲门…

Riverside—Agnes Obel

丹麦独立钢琴民谣,有着北欧特有的风情 冷冷的女音,似乎能一眼看穿所有的忧郁。

“把所有的河水都喝干”。 是一首很孤独的歌

Scarborough Fair—Sarah Brightman

不会告诉你们这是曾经学校的起床 *** 。。。

真的找了很久才找到 充满仙气的一首歌,歌词竟然是描述集市,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

Cold Night — Sarah MacDougall

有人认为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许真是这样的,莱斯特**。

但你知道我怎么想的吗?我觉得爱是想触碰又收回的手。

当下应景的歌,在寒冷的冬夜,听着舒服睡着吧

Because You Live—Jesse McCney

前面和副歌部分很多人都觉得有点跳,有的人喜欢前奏,有的人是因为 *** 部分才喜欢,两派还经常吵得不可开交

是比较有争议的一首歌了 但是可以给人带来正能量~非常经典

Five Hund Miles—Justin

Timberlake/Carey Mulligan/Stark Sands 旋律写着流浪,歌词写着忧伤,听着就像走在旅行的路上

歌词描述的场景让人热泪盈眶: 离别的时候,送别的人没赶上,列车渐行渐远,100、200、300… 在外潦倒漂泊,寒酸却羞于回家 离开家乡后,每次听到这首歌,都很想回家…

Old Money—Lana Del Rey

听着慵懒的女声,总让人想起上世纪美国沉醉浮华日光招贴画报跑车长岛玻璃瓶装着汽水在冒泡…

Lana Del Rey的声音简直是地狱带圣光~

缓缓地讲述着一个过去了很久的故事,很伤人,如同夕阳散去后的一切迟暮,瞬间让人有一股离别之感。

God Knows I Tried—Lana Del Rey

直译为“鬼知道我经历了些什么”啊哈哈哈哈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打雷姐的歌都是丧丧的,仿佛吹着海风浅浅吟唱人生的沧桑歌者

反正我就是对她这种死了没人埋的丧曲风爱到死了~

Clouds—Zach Sobiech

也许很多歌友听过这首歌,也知道这支歌曲背后的故事。

2013年这一位和我同龄17岁的美国少年在被确诊罹患骨癌,当生命只剩下3个月时,为了延续成为一名歌手、音乐家的梦想,写下了这支轻快励志的歌,留给所有亲友作为纪念。分享给大家,只想说去认真对待生活吧,生命短暂而脆弱别虚度了年华。

一首有故事的歌,满满励志正能量,炒鸡暖心又治愈 是一首,让人不再想自杀,要活,更要爱的歌

Feels Like Home — Mike Waters

响指拍手配起来~完美~

“Settled on that blood car.Everything I ever wanted.

踏上那张鲜艳的红地毯,那里有我曾希冀的未来”

婚礼备用的BGM,小众有品味~

On the Other Side—Phillip Larue

《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S4E15 集末插曲

Captain紧紧抱了华生一下,随后做好了陪伴患有MS的Paige一生的准备

“Let me turn into a river and carry you away

我想变成一条不急不缓的河流,静静地将你带走。”

我会看着你达到理想之地 我会目送你至理想之地

Lady Sleep—Maximilian Hecker

大半夜千万不要看专辑封面,吓死人。。。

开口跪系列,非常温柔 很适合晚上听,叮当的风 *** ,配上歌手麦子空灵又温柔的嗓音,一如歌名,当晚安曲非常好

Best Laid Plans — Stoney

这喃喃自语般的和音吸引到我了,非常精致的好歌,依然很冷门,想把这首歌藏起来

Say Say — Youngblood Hawke

凌晨狂欢歌? 来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的时光~

Sea Fog — Keane Sea frog

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忧伤,每当此歌想起的时候,我就好像站在海边,目睹着迷雾渐渐将海岸线吞蚀,直至什么也看不见。

Yellow Light — Of Monsters And Men

简单的曲调耐人寻味,且耐听度极高,后面近3分钟重复的节奏给人以无尽想象。”

OMAM的每首歌都感觉在讲一个故事,故事好像没有那么容易弄懂,但是细细品味似乎又是如此贴切我们的生活!

真的好想去冰岛去听他们的演唱会!

The Broken-original — Ke Rowe

喜欢层层递进的别致 属于慢嗨的节奏,只听了节奏,整个心都跟着颤抖 词的意义赋予了这首歌不同的高度和角度

Girls Like You — The Naked and Famous

很冷门的一首歌,感觉要火了,毕竟好听啊啊啊啊 中文翻译地太唯美了,打call

Dead Sea — The Lumineers

熬夜刷题的时候,累的时候,安静地听一听,会觉得无限美好~

把所爱之人比喻为dead sea,很神奇

Try to Remember—Brothers Four

如果从民谣的角度考虑,四兄弟绝对是有史以来最美的男声四重唱

央视快问快答:如果你的生活是一首歌,你觉得是什么歌?

胡歌:try to remember

不知道题主的听歌喜好,所以我给个抖腿向和深情向的,两个方面的很想循环歌单。

先来个抒情向:听了脑袋真特么舒服

首先,之一首,我要给男声版faded

大家都知道这玩意的电音特别爽,之前也非常火,也有女声版的。但是最深情的还是这版本,让人不忍循环!

2.shiver

这是虫师第二季的op,好听的每次都舍不得跳。女声安静和缓,让人整个人能够平静下来。另外虫师之一季op《the song feet song》也很棒!

3.wonderful U

在唱到wonderful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跟着使劲…不知不觉已经听了很多遍了…

如果用什么词形容,那就是“动人”,你仿佛已经看到了女歌手怎么演绎这首歌了。

接下来是抖腿三首:听了脑袋要炸了!

1.hit and

在自杀小队播出后,我循环了这首歌很多遍。因为,带感!

2.take a hint

我推荐的是Nightre版本的…因为…带感!听惯了这种加速版本的,其他都不能摇头晃脑了

3.I want my tears back

Nightwish 是我很喜欢的乐队,标志性的爱尔兰风笛会让耳朵怀孕!此起彼伏的节奏和曲调让人心脏几乎骤停…不过循环多了感觉有些吵。

最后虽然给了这么些英文歌,其实答主日文歌和电音听的比较多…我也不知道我怎么答完这个的…

这些都很好听,我比较喜欢trap,R&B,hiphop。所以歌曲列表大部分都是这种歌。

真心推荐,你们听一遍,会相信我说的确实是好歌。

1、Kim Taylor的 I Am You 前奏就入迷的一首歌,给人一种很慵懒却意境深长的感觉。

2、One Relic的Apologize和Counting Stars,一体共和的经典曲目,不必多说,听了便知。

3、老牌摇滚乐队枪花的Don't cry,感人至深的唱法和调子

4、Lukas Graham的7 Years,一首需要听多遍才能感悟的歌,就像是一首传记一样。也是他的嗓音有人不喜欢,但是听懂的人,会发现这是首非常好的歌。

5、The Weeknd的Starboy ,这个也不用我多说了吧?盆栽哥越听越骚的一首歌,常看维密的朋友应该也听过了。

6、查理普斯的Mar Gaye和We Don't talk anymore

7、Jason Derulo和狗爷的Wiggle,这首歌嘛 想必是很多人想找但是没找到的歌,听了便知。

8、接下来!集跳于一体的火星哥!布鲁诺马尔斯,个人认为继迈克尔杰克逊之后更具影响力的男歌手,他的所有歌都非常好听,截图太多上传不来,所以各位自行搜索布鲁诺马尔斯吧!

9、Maroon 5!亚当 莱文,本人最早喜欢的欧美男团,他们的许多歌曲相比大家都耳熟能详——Moves like jagger , Sugar ,One more night , Payphone ,Animals ,Don't wanna know ,Feelings ,Won't go home without you ,Lucky strike ,Maps等等等等,都是非常好听的歌。

认真打了半个多小时的字,希望大家满意,谢谢!